86-0755-27838351
應用到石英水晶組件的光刻技術大約是上個世紀60~70年代之間,當時第一個利用這種工藝的是美國Statek晶振公司,并且取得不錯的成績。當時精工愛普生晶振公司董事長服部一郎,正在為如何生產更小,更高精度,更低成本的設備而煞費苦心,卻始終理不清頭緒。聽聞此消息,董事長服部一郎立刻搭乘飛機前往美國,了解到光刻技術一些資料,回國后立刻召集相關技術人員和管理者,商討研發光刻技術和如何運用到音叉晶體生產計劃中去。1970年精工愛普生公司研發部門開始極其用心的鉆研,光刻技術最開始是IC最重要的制造工藝,通過應用攝影曝光技術創造微觀圖案。
在決定把光刻加入到石英晶體生產流程時,精工愛普生公司也在擔心,這項技術是否真的合適用在32.768K晶振身上,為了研究透徹,內部很快成立了一個部門,專門開發應用到石英晶體諧振器身上的光刻技術。實行了基本的實驗之后,工程發現這真的非常了不起的決定,因為使用了光刻技術制造晶體之后,比他們原來的機械速度提升了10倍左右,令他們感到非常的詫異和興奮。
實驗結果出來后,所有參與人員無不認為這是一項值得他們繼續開發,潛力非常的新工藝,但即使這樣,這項還不算成熟的技藝還不能立刻使用。兩年后他們終于在這項技術上,有了非常大的突破,發現了一種可專門運用到音叉表晶的新電極結構,光刻技術的問題是CI值太高。但是,只有在可以清除障礙的情況下,才能獲得高流程精度所帶來的全部優勢。原本阻礙他們的困難一下子被移除了,并且可以為他們的石英晶振產出許多種有友好有益的波紋效應,能在引線端子上完成氣密密封,這樣一來可以使晶體的尺寸做到更小,同時還能降低成本預算。
1975年已經投入到C-002RX晶振的生產當中,這是全球第一款使用光刻技術量產的圓柱晶振,尺寸是2.0*6.0mm,可以說是舉世矚目的成功。這樣令業界震撼之后,另一個難題也悄然而至。這項技術雖然使精工愛普生公司的產量大增,成本也大幅度下降,但是生產出來的晶體質量太差,每10顆晶體幾乎會有9個有問題,每月至少要量產50000顆,才能保障市場需求。
為此,研發部門和生產部門忙碌的應對和去找原因,漸漸的開始懷疑當初采用光刻技術的決定是否錯誤,是不是應該用來以前機械加工,各大部門都承受著不小的壓力。不得以又重新組建團隊,為找出問題所在,以及提高晶振質量和產量的方法,成立團隊后,第一件事就是找到產量降低的原因。經小組研究過后,發現有缺陷的產品有許多針孔,是因為石英材料在刻蝕過程中產生的,嘗試通過蝕刻去除石英晶片的整個表面層,然后在頂部形成膜。有效!沒有形成單個針孔!此前,該過程涉及在粗糙表面層的頂部形成膜,并且這導致了許多針孔。
1976年經過多重波折的C-002RX晶振終于開始銷售,EPSON晶振是一家不畏艱難,不不懼怕挑戰的世界一流晶體制造商,幾十年來遇到的問題均迎刃而解。一直關注著世界科技的發展,時刻為研發適用新產品的貼片晶振,插件晶振而準備著,直到今天,仍保持著全球晶振NO.1的地位,走在業界的前端。